2025-06-24 16:34:27 浏览数:0
陈建刚,中共党员,青岛农業大學海都學院食品工程學院2009级校友,在校期间曾担任食品工程學院學生會副主席、演讲协會會长等职务,曾荣获“山东省优秀毕業生”等荣誉称号。青岛农業大學硕士研究生。现任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第一中學教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山东省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成员、山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东营市教學教研评定专家、东营市教學能手、东营市青年骨干教师、东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一、大學生活
来到海院,我对四年的大學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热爱。走在美丽的校园路上,我常常在想:该怎样度过这段宝贵的大學四年?最初的半年里,我依旧保持高中的作息习惯,墨香混着夜露的清凉,悄悄浸润着我从高中到大學的蜕变。
海院为學生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校园生活。我每天穿梭于图书馆、自习室、大學生活动中心、宿舍。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和朋友。大一下學期,我開始积极参加學生會和各种社团活动,既是系學生會的一名骨干成员,参与组织各类活动;也在心晴协會和演讲协會找到了兴趣所在。无论是學生會的工作协调,还是社团里的兴趣实践,我都全身心投入,不断积累經验,收获友谊,逐步从初入校园的青涩走向主动探索。毕業时,回想自己的大學四年,我感觉过得充实而丰盈。
二、从業經历
2010年研究生毕業后,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家乡,投身于基础教育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扎实肯干,认真學习。在任教的第一年,就在全县教學质量测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对于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讲,这次成绩既是一份肯定,更是对我执着于教育事業的鼓励。工作以来,我先后被评为利津县教學工作先进个人、东营市青年骨干教师、东营市教學能手。
2017年,我開發的教學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一等奖。2018年,我设计的教學案例《走进植物细胞》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一等奖。2023年,我带领团队设计的教學成果荣获國家级二等奖。同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省级和市级课题,發表论文十余篇。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项仁爱的事業,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我努力做學生的班主任、年级主任,也努力成为學生心中的帅老师、好朋友。
三、成长感悟
用心做事業
回想自己的教育之路,有种累并快乐的感觉。走出學校,又来到學校,由學生转身变为老师,教育成了我一生追求的事業。站上三尺讲台,我深刻体會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面对着一双双可爱的眼睛,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为此,在一入职的第一年里,我总會搬着小板凳听老教师的课,请教老教师各种问题。无数次挑灯备课、批阅作業、研习教育书籍……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高效的教學方式。
在面对不同學情的學生时,我总會耐心帮扶,通过与學生谈心、走访社区,了解學生的成长环境和困难,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我秉持“教育是唤醒和激發學生”的教育理念,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學生,在每一批學生里,都有“转优生”。同事们常戏说:“陈老师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年,我所带领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或县级优秀班集体。
用爱做教育
疫情期间,學校不得不停课,家长们焦急万分,担心孩子们的學業。当了解到學生们因在寒假没有课本等學习资料,无法参加线上教學,我就带领年轻教师与当地疫情防控人员一起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社区和乡村,为學生送去學习资料,为周边28个社区和村庄的孩子们解决了困难。
每年暑期,很多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与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等老人生活在一起,甚至处在无人看管的状态,这部分孩子的生活缺乏足够的關心和照顾,导致經常會發生一些安全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为此,从2019年開始,我經常深入社区和乡村,为孩子们无偿送教,帮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可能让孩子们安全、充实地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并一直坚持至今。2020年,被共青团东营市委评为东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我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我有多伟大或者标榜自己,我觉得这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平凡的小事也是全國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都在做的事情,我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仅此而已。
四、校友寄语
母校让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爱和温暖,母校告诉我: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在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怀念母校,感恩母校!
在时光长河中,我们从母校出發,各自踏上精彩的旅程。母校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梦想的摇篮。愿大家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无论风雨,都能心怀阳光,在人生路上书写出非凡篇章,为母校增光添彩!